民國2年出生、94年仙逝的郭曉晤,是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後代。郭曉晤90多歲時,不僅耳聰目明,身體硬朗,臉上幾無皺紋斑點,還身負祖傳「汾陽氣功」發揚光大的重任,每天早上都騎著他的腳踏車往返於台北各大公園之間,足跡遠及天母、內湖,視察他眾多徒子徒孫練功情形,20多年來如一日。
郭子儀因被封「汾陽王」,傳下來氣功被後世稱作「汾陽氣功」,不僅不外傳,而且傳子不傳女,最核心的價值就是確保後代強健聰慧長壽;因為唐代官位世襲,只有夠優秀的後代才能延續郭家政治香火。這種傳宗接代的觀念,似乎符合達爾文「物競天擇」理論,也和現代遺傳學、基因學道理有點相通。所以郭曉晤曾說,練了郭家的汾陽氣功,不會得老年痴呆症,還可以長壽健康,又活得有品質尊嚴。
打破家規,免費傳授郭家氣功
汾陽氣功傳到郭曉晤這一代,他三兄弟分居兩岸,哥哥102歲才過世,弟弟死於文革。有感於現代人受困於文明病,郭曉晤在他60多歲時,開始免費在各大公園傳授汾陽氣功,他自創的「五行八步健身功」、「防癌行功」等功法,對現代人強身保健很有助益。
身為郭家子孫,郭曉晤沒有選擇練不練功的自由。打從6歲開始,他就面對郭家宗祠牌位練功,每天至少練40分鐘。郭氏家訓中的禮、坐、臥、行、跪五大功法都是必修功課。
郭曉晤因為慈悲,不是為了賣藝,他打破傳子不傳女、功夫不外傳的家規,20多年陸續收了許多學生,而且親自教授功夫,再由這些學生將他的汾陽氣功傳授出去,部分學生練功有成,還自立門戶、開班授課,造就台灣不少氣功師父。
上門拜師學功的病人不少,但郭曉晤收學生有些規矩,要先到道場來一段時間,他觀察、提問、判斷後,認為該就醫的一定建議先找醫生;如果是經由練功可以自療的,他則願意犧牲自己一點元氣與人結緣,為人打通經脈血氣,指導別人改善身體健康。
郭曉晤強調教功夫不是為了幫人治病,只是教人如何限縮、控制疾病的危害,例如有糖尿病的人練功後不會有併發症,血壓高者練功後不會中風,得癌症的練功後更有抵抗力打敗癌細胞,甚至可以痊癒,他說如果教功夫是治病,那他肯定晚上睡不著覺。
「交腳坐」永保不得心臟病
郭曉晤的養生之道也講究身心合一,他鼓吹「交腳坐」,只要安靜舒服坐下、雙腿自然交叉即可,加上調節吸呼,除非有先天性心臟病,否則單此一招就能永保不得心臟病,讓人體有一顆健康的幫浦。
他認為「盤腿坐」會壓迫雙腳的動靜脈,對膝蓋不好,尤其雙膝是人體重要樞紐,關係全身氣血通暢和肢體運動,他更反對中國古代女子「纏小腳」,把人體腳底很多穴道都打亂,有礙身體健康。
飲食哲學:一天5~7顆蛋
對於飲食,郭曉晤也自有一套「祖傳」的哲學。祖先郭子儀因奉駐汾陽,臨接蒙古、新疆一帶,交通不便飲食多就地取材,又注意到邊疆民族身強體健又長壽,於是在 1200 多年前,就以奶、蛋、牛、羊、馬、飛禽等食物為主,配合不同土壤、氣候和農作物,寫了一本「營養學」送進宮中,成為皇室宮廷養生保健的飲食參考。
郭曉晤平日多吃肉,少食蔬菜水果,不可一日無蛋,食量很大,和現代醫學、營養學強調的均衡營養大異其趣。他每天早上起床,在滾水中打3顆蛋,加一點鹽巴,就是一頓豐盛早餐,然後騎著腳踏車穿梭於台北各大公園間,指點徒子徒孫練功,練完功後大家吃早餐,他再加一個三明治。
郭曉晤午、晚餐吃米或麵,牛羊豬雞肉不拘,最愛煮爛的白切羊肉,再灑點鹽就很美味,肉烤好後切片來吃也可以,或是紅燒牛肉、白切雞他都愛,只反對食物過度料理。他說因為吃很多蛋讓他不缺鈣,一天吃5到7顆蛋很平常,平時不太吃烹煮過的青菜,因為會吃進太多油和調味料,但小黃瓜、蕃茄、洋蔥、紅蘿蔔等生菜他常吃。
平心而論,郭曉晤的飲食禁忌不多,只不吃會令他不舒服的食物,像是「辣」,怕刺激頸、胃,但卻很喜歡大蒜。他食量很大,早年最高紀錄一餐可以吃下一斤乾麵。郭曉晤認為每個人的消化狀況不一樣,所以他反對吃六分飽、八分飽的說法,強調要順應人體自然節律吃到「夠了」為止,因為不管練什麼功夫,吃飯是人體能量的重要來源。
特別重視喝乾淨的水
像郭曉晤活到90多歲還能大吃大喝,看在旁人眼裡覺得不可思議,而且他在世時很少生病
,除了當兵時米飯中含砂量高,吃進太多砂石,引發胃潰瘍看過醫生外,幾乎沒有生病就醫的紀錄。五臟六腑哪裡不對勁,他自己比誰都清楚,所以90多歲還能每天騎腳踏車一個多小時,透過控制速度來調節呼吸,更能運氣教練氣功,走過世界74個國家,已是世所罕見。
不過,郭曉晤的養生之道,除了基因、飲食、練功之外,對於喝水,他有幾近「嚴苛」的要求,只把水燒開還不及格,必須要拿掉壺蓋再燒6分鐘才熄火。他認為不喝乾淨的水,就不會有乾淨的血液,練功講求氣血並進,如果血液不乾淨,身體健康一定大受影響,而每個人體內或多或少都有癌細胞,有人會移轉、擴散,有人則可縮小、控制,與血乾不乾淨、氣通不通暢有關,喝水更是關鍵。所以他堅持親自燒開水給徒弟喝,平時練功靠個人,開水則是當師父的他唯一能送給徒弟的禮物。
有良好的遺傳因子加上祖傳汾陽氣功,已經奠定郭曉晤長壽健康的基礎,而且他心情開朗,入靜、入定功力過人,平日所求不多,又能隨遇而安,明天要做的事今天都會先計畫好,所以總能從容度日,享受他漫長的健康人生直到93歲。(附註:民國94年初郭曉晤因赴大陸探親得病,於同年5月往生)
編輯:Ruby Liang、Vicky Lee
攝影:Ruby Lia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