胱胺酸 (Cystine),則在 1810 年被發現,但其單體—半胱胺酸,當時還未被發現。甘胺酸 (Glycine) 和白胺酸 (Leucine) 則被發現於 1820 年。
1898 年,胺基酸 "amino acid" 這個英文名詞開始使用,科學家也發現,當蛋白質被酶消化或酸分解之後,便會產生胺基酸。
1902 年,Emil Fischer 跟 Franz Hofmeister 首次指出,蛋白質是由胺基酸分子排列所形成,由相鄰的胺基 (NH2) 與酸基 (COOH),通過肽鍵連接在一起。
近年來,硒半胱胺酸 (Selenocysteine)、吡咯離胺酸 (pyrrolysine),分別在 2000 年跟 2002 年時被發現。
胺基酸對人類福祉的重要性 正在增加中
我們對胺基酸的理解已有大幅的進步,人體可以自行合成胺基酸,其奧妙令人驚嘆!但是有 9 種胺基酸不能自行合成,必須從食物中獲得。
而目前在胺基酸合成的議題上,仍然有許多問題未解。例如,在演化的歷史中,胺基酸出現的順序為何?當組合成蛋白質時,有多少個胺基酸會被使用?什麼是胺基酸演化途徑的節奏和模式?這些都有待新一代科學家來解謎。
基於胺基酸生物學上的意義,銀髮族、體質虛弱或病後調養身體的人,應該要努力的取得胺基酸足量跟均衡的供應,以做為健康維持的基本前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