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題 1 : 現代醫療保健, 令人深思一個的矛盾

現代醫療保健能讓人活得更健康嗎?或者只是維持基本的生存而已?

  拜現代醫療保健的進步,不論是醫生素質、科技或是資訊普及的程度,跟比過去比較起來,都有長足的進步,醫學知識可說是呈現前所未有的增長。從邏輯上做推論,人們應該活的更健康才對,然而事實不然。

  罹患糖尿病、癌症、心臟病、肥胖、疼痛(身體和情感)等慢性病的人,卻快速增加。與此同時,人類的壽命又比過去延長,因此二次大戰後的嬰兒潮人口 (1945-1963 年),也就是40多歲到60多歲的中老年人,其實正過著一個較長的、有疾病的、不健康的人生!

追求健康,需要什麼新的方向?

  所有人都希望能夠很快治好疾病,取代「花大錢的療程」、「副作用」與「短期效果」的醫療。不過現在新的關注焦點已經出現,就是除了讓疾病治療,能有長期的效果而且無副作用外,人們更希望能找到方法促進身體健康,對健康產生信心,並且預防疾病發生。

  這個觀念,40多歲到60多歲的中老年人應該謹記在心,以便享受較好的人生。而40歲以下的人,除了應該跟中老年人有一樣的原則外,能快速治好自己的疾病,也是非常重要的。

  基本上我是這麼認為的,現代人應該照顧好自己的健康,不要等生病後再來治病。人們應該要追求「身」、「心」、「靈」的平衡,在肉體、精神及心靈三方面,盡自己的最大能力過活。

中醫如何促進健康?

  對中醫來說,健康的觀念是簡單的。中醫認為,宇宙是一個和諧而統一的有機體,人體也是一個和諧而統一的有機體。當「氣」的能量在體內流動順暢時,身體就會因為達到平衡狀態而健康。中醫相信,假如氣是均衡的、流動順暢又和諧,就不會有任何疾病侵入身體跟心靈。所以包括像針灸、穴位按摩、中藥、食療等治療方式,都能夠用來恢復身體機能的平衡跟活動。

  中國人說「上醫治未病,下醫治已病」。中醫的基本精神就是預防疾病發生,而不是等人生了病才治療。為了不要生病,也為了促進健康,我們必須把注意力放在「氣」的健康均衡流動。

吃的對,動的對,想的對

  除了外在的治療,有三種「對的」方法可以為「氣」建立的適當流動。首先是「吃的對」。食物提供人體能量,事實上,整個針灸經絡系統的起源就在肚子!如果沒有適當的營養,身體就沒有原料去創造「氣」跟「血」這些能量。

  第二就是「動的對」。我們需要能量在體內自由的流動,以使身體自在的活動。也就是說越是健康運動(瑜珈、太極、伸展、散步等),我們的體內的能量就越更自在的流動。當工作太辛苦,坐在電腦前面的時間過長,脖子、背部或臀部都感到極為緊繃。這是因為長時間的不活動,讓身體緊繃,進而侷限了「氣」的流動。另一個例子是,經過幾小時不活動的睡眠後,早晨醒來也會感覺身體僵硬。

  第三是「想的對」。中國的氣功和冥想都相信「氣」的流動,可以依照人的意念來引導。所以如果我們有負面思維,覺得自己很糟糕,我們的「氣」就會卡在負面狀態,我們的身體也將無可避免的受到不利影響。而如果我們是正面思維,認為自己感覺很好(健康、和諧、富足、愛情等等),我們的「氣」就會回應這種正面的狀態,並且順暢的流動,而改善了我們的健康情況。

  舉例來說,有人會沮喪、無力、精神不佳,並且想躲起來遠離他人、逃離社會。然而,卻也有人很快樂、外向、積極,活躍於社交活動,他的生命充滿了活力、很滿足,體內的能量順暢又適當的流動。

  「吃的對」、「想的對」、「動的對」,假若這三個準則,都可以在生活中合宜的運用,那麼「氣」一定可以適當的流動,身體和精神絕對會健康。

編輯:Ruby Liang、Vicky Lee
攝影:Thomas Chen

建 議
譚建華醫師的更多文章影片
專題二:美國「凱瑟醫院」以針灸治療疼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