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上人體的健康,端視氣血與經絡的正常循環,否則就會出現各種疾病。生病的時候,只要在人體的經穴用針,就能促進經絡氣血的正常循環,恢復身體的機能。經絡與氣血,雖然肉眼都看不到,不過韓醫學的主要概念都來自於於此。
自1961年到1965年,金鳳漢共計發表了五篇論文,他的「鳳漢學說」宣稱找到了經絡,並將之命名為「鳳漢管」,讓全世界醫學界深感震撼。金鳳漢以放射線與電子顯微鏡,證明了經絡的流動;而且當他把某些色素注入在特定經穴,一些內臟細胞就會呈現出那些色素的顏色,從而更加肯定了經絡是生命起源與維繫的組織。
金鳳漢更提出驚人的發現是,當受精卵發展成胎兒時,最早形成的就是經絡。換句話說,人體若是沒有經絡,任何組織或器官都不能建構出來。只是遺憾的是,金鳳漢這樣貢獻重大的論說
,因為受到 1967 年北韓甲山派肅清事件的影響,而被刻意打壓跟隱瞞。
經絡與針治法的關係
「經絡」概念就是如此的抽象又神奇。胃腸疾病,可以在手背上的合谷穴與膝蓋下面的足三里穴扎針。
女性月經不順、月經痛,可在踝骨內側上的三陰交部位扎針。
痔瘡則扎針在頭頂的百會部位。雖然胃腸病、子宮疾病都發生在人體的內臟,不過在人體的外部像手臂或腳部扎針卻是相當的有效果,代表胃腸與子宮的經絡是連接到手腳部位的。
基本上當體內器官發生異常情況時會直接反應在有關的經絡上,造成皮膚在表皮上,出現瘀血般的顏色,或是按壓時會有疼痛感發生。扎針在這些有問題的經穴時,刺激越強,效果越大。然而用什麼針、用針在哪個部位、用什麼樣的方法來刺激、花多久時間、如何拔針,這些都是學問,都會影響到治療或預防的效果。
大體上而言,針治法的效果可分成兩類。首先是身體感覺沉重、體力不濟時,要用「補針之法」。反之身體感覺緊繃、過於敏感時,就要用「洩針之法」。所以扎針療法,涵蓋了「過弱」與「過強」這兩種狀態,為的是調和氣的不均衡。
針刺療效:止痛、穩定、消炎、活力
針治法有以下幾種成效:
1. 止痛作用
針刺會促進體內腦內啡(endorphin)的分泌,讓患者得到止痛效果。好比說神經痛或關節痛時,扎針之後會讓大腦分泌腦內啡 (endorphin),而獲得相當好的治療效果。"Endorphin" 可稱為生命體內的嗎啡,endorphin 像嗎啡一樣,是一種止痛效果非常強的物質。運動後或性高潮時,腦內啡的分泌也很旺盛。
2. 幫助身體維持穩定的狀態
當人體接觸外部的壓力或刺激時,扎針可以提供保護,提高身體的抵抗力與免疫力,預防疾病的發生,並且強化自愈能力。
3. 消炎作用
針刺之後,血液內會增加再生物質,促進白血球的活絡,增強抵抗力。
4. 提高細胞活力,促進細胞增生
在扎針時,我們可以發現針的周圍會聚集著負電子,其附近的身體組織,則匯聚著正電子,這兩者之間有正負的電壓差。身體組織上的正電,會促進經絡細胞的氣流變得旺盛,進而促進細胞的增殖。
針治法不但對高血壓、中風、關節炎、神經痛等疾病有效,還能靈活的應用在麻醉、肥胖、酒精中毒、色盲、色弱、尼古丁中毒、毒品中毒等對藥物會有異常反應的治療。
馬拉度納以針刺法,治好多年疼痛惡疾
天才足球選手馬拉度納 (Maradona),曾因為藥物中毒的後遺症與血流循環不佳問題,而造成腰部手腳的麻痺酸痛,深受其苦。他接受過許多治療方法,但都沒有感覺到療效。當他再度上運動場前,曾訪問過韓國。韓國足球協會介紹他來我這裡就醫,經過10次的針刺治療後,讓他受苦多年的症狀都好了,身體恢復正常,這就是一個針治法具有療效的活生生故事。
編輯:Ruby Liang、Vicky Lee
攝影:Thomas Chen